2006/08/09 | 阴德阳波 ——中西方文化大势浅析
类别(大言不惭(杂言)) | 评论(0) | 阅读(40) | 发表于 16:32




先人于日月交替,四时变换中体悟出"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的至理。至理不琢,归于常仑,于是自来中国哲人看大千世界,处处可见"阴阳"二气之运作,生生不息,如图太极。

所谓阴者,静、柔、不争。所谓阳者,动、刚、争锋。孔子之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便意在将人以阴阳之辨归分。

人以阴阳可辨,人的文化自然亦可以阴阳而辨。在中国,道阴儒阳。在世界,中阴西阳。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心中整个世界就是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于是"普天之下"便是"四海之内"。⑴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以农为本世代默默繁衍,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他们远离扩张与探险,天性中对新环境探索的野心也渐渐转化为对已知世界深入研讨的动力。于是中国人静静的劳作,静静的思索,文化的脉络步步的越发悠、远、深、古。道德的体系也越发的错综壮大。

当中国人坐在庙堂之上诵读"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之时,西方人却已扬帆出海了。

西方尽海洋国家,相对狭小的世界满足不了人类发扬自己的野心。于是西方人把蓝色的眸子投向蓝色的海洋,探索的精神渐渐混合着海水流进他们的血液。这便形成了西方文化的底色,那便是不安于现状,向往自由,善于突破。

《庄子》中说:"静而与阴同德,静而与阳同波"。中国文化从本层上说显然是阴柔的、静的文化。这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定力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深邃、自足、有容乃大,从而使其数千年来蜒绵不断、渊远流长。而西方文化从本层上说是阳刚的动的文化,这文化鼓舞着一个民族的张扬、进取、扩张。从而使其时至今日直接左右着整个时代的总体格局。

阴与阳的辨证往往是一层层循环相扣利弊共生的。中华静的文化之利之根本在于其"德",或者说是"精神文化"方面的恢弘浩瀚。早在西方人为了各自的上帝混战不止时,中国人却已屏弃了他们的神而抬出了他们的"道"。"道"是一个哲学范畴,在形而下可谓宇宙人伦的大一统的规律,于形而上即是人类智慧对于自我存在及由此引发的一切相的存在的欣然自喜及或终极体悟。总之这种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哲学学术一开始便在中国社会中取得了类似神学统治在西方社会中的位置,其意义之深远,实在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便是,太长久的道德规范以及家族意识的人权压制,不仅派生出大量的中国人思维上的一些繁余糟粕的模式,而且培养出中国人的奴性甚至迂腐。这些弊端在世界格局巨变的近代给中华民族造成的苦果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同一个大环境中迥异的西方文化带给世界的一鸣惊人却也是有目共睹且其锋芒至今势头不减。这也即西方文化的优势——它说明当物质条件发达到某一程度,人类扩张的意念便会显出势不可当的力量来。当然,西方文化也有弊的一面,如上所略述,一个文明的文化背景如果单薄且偏激,那么在时代变革的潮汐中它面临的压力将是空前巨大的,这便是西方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源。物质财富的累加却使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浮躁、彷徨、找不到归宿感了。那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的文化的信仰已涵盖不了新时代的许多现状,他们缺乏一个新的精神家园。

中西阴阳两个文化大气势,发展到今日早已有一股冲气于其间暗自孕育着。中国文化需要西方的进取奋争开拓创新精神来给这个古老民族疲惫的生命注入新鲜的活力。西方文化急切问寻的那个新的博大的精神归宿恰也能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于是,那所谓冲气便是中西文化的交融,大势所趋。正映证了古人那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未来世界的总体文化格局也定将是"负阴而抱阳"的,即以中国的灵魂思考,以西方的精神奋斗。那样才是一个和谐的,健康的,指引无限希望和潜力的人类社会的坐标。

光明的未来一定程度上掌握在今人手中。纵观全局我们中国人在今天应注意的是,在吸纳西方社会优秀元素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那"道"、那"德"、那"仁"、那"虚"、那"气"、那"天人合一"……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先保全且发扬了这个根本,然后才谈得上与人家去交流。

阴德阳波,动静相生,缺一不可。



应付选修课,故多废话,大题小作,越作越他吗没劲 2005年6月
0

评论Comments